河北:继续对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
3月,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政策的通知》。在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将延续执行到2017年12月31日。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降成本”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通知》从全面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着力推进降费减负、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鼓励企业内部挖潜等八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以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提高产业竞争力,助推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通知》,今年河北省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展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下限制,凡国家和省有上下限收费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对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房地产权属转移,免收住房转让手续费,对小微企业免征住房转让手续费。另外,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河北省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建材、煤炭等行业中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技改、转型升级、新增优质产能等领域给予优先支持。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通知》提出,将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清理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环节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去行政化。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开展企业名称、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加快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逐步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企业用电、用热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今年,河北省将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冀北、冀南电网分别下调3.10分/千瓦时和3.09分/千瓦时,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为推动形成煤热价格联动机制,河北省将按照煤炭价格波动幅度,下调工业蒸汽热力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定价。
河北省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自今年起,河北省将聚焦三大目标,实施四大工程,强化四项举措,落实四大保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发展快发展。聚焦三大目标 规模进一步做大。通过孵化一批、创办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2020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万家,今年要达到4万家以上。
实力进一步做强。通过政策聚焦、重点扶持,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2020年科技小巨人达到3000家,挂牌上市企业达到400家,今年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700家。 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加快园区、基地、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大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等领域,培育50个以上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影响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实施四大工程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对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上市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梯度培育、差异扶持,分类施策、分层帮扶。
初创期——苗圃工程。对于初创期企业,重点给予种子资金、天使投资、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方面的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渡过成立初期的“死亡谷”,推动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扩张。 成长期——雏鹰工程。对于成长期企业,重点提供银行贷款、保险担保、风险补偿等方面的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新产品扩产、提高市场占有率。 壮大期——科技“小巨人”工程。对于壮大期企业,重点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实施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拳头产品,壮大自主品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腾飞期——上市工程。对于上市期企业,重点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辅导、股权投资等方面精准服务,帮助企业与“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强化四项举措
政策上聚焦。创新政策支撑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实施办法,积极借鉴先进省市的政策措施和有效做法。面向重点企业,特别是排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技术水平领先、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在领导重视、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推动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工作上聚力。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推进机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加强督导检查,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按照“年初建账、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对已经落实的跟踪问效,正在落实的狠抓进度,尚未落实的查清原因,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每年进行一次全省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人才上聚合。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三年内引进100个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新建100家高水平的院士工作站,引进1000名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选派1000名高技能科技特派员。重点面向京津,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建制引进50个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产业创新团队,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骨干支撑。加快培养一批战略型、创新型、开拓型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环境上聚势。建设一批创业信息、技术咨询、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系统、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技术供给、企业需求、典型案例、专家人才、科技政策等信息库,在商事制度、税收减免、项目申报、规划环评、土地审批等重点环节简政放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着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创办企业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磁场。
落实四大保障 真重视,构建举省抓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体制,建立党政同抓、部门协同、产学研联动的创新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结合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构建“领导重视高站位、部署实施全方位、措施有力抓到位、长期坚持不移位”的举省体制。
真投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及方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真服务,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政府职能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注重抓战略、抓高端、抓基础、抓环境、抓监督,更加注重向创新链前后延伸,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当好科技创新的“引导员”、科技服务的“集成商”,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形成全链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真考核,构建可量化、可激励、可约束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研究制定“河北创新指数”,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创新环境等方面,量化评价区域创新能力,努力使鼓励实干实政的导向更加鲜明、更加有力。
“互联网+产业集群”构筑产业生态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是加快智慧集群建设。选择一批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公共服务完善、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开展“智慧集群”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互联网+”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经验并推广。
二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加强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覆盖中小微企业成长全过程、面向不同服务需求的信息共享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三是提升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推行专业化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配套能力。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围绕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已初具规模的3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系统,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拓展网上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五是提升创新创业支撑能力。依托创业辅导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各类平台,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六是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鼓励消费品制造产业集群利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积极探索个性化推送、移动O2O等营销模式,增强用户忠诚度,扩大品牌美誉度。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区域品牌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引导加强品牌建设,共同扩大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
如何保障《实施意见》顺利实施
《实施意见》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全省“互联网+”产业集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创新机制。培育创新载体,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辅导基地等各类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三是加大资金扶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科技专项、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和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互联网+”产业集群相关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互联网+”重大项目、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强化人才培养。增强产业集群管理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互联网意识,强化政府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依托省民营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互联网+”人才培训和专家咨询活动,建立专家服务长效机制。将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纳入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省外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我省创新创业。成立跨领域、跨行业的省“互联网+”产业集群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